三原縣博物館 位于三原縣東大街中段明代城隍廟內,占地面積 9500 平方米,建筑面積 5350 平方米, 1981 年成立文管所, 1985 年成立博物館,是一座以展示明代廟宇建筑為主的古建筑博物館。
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八年(公元 1375 年),是我省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,整體建筑由均衡對稱分布于縱橫軸線上的樓、廊、廡等 40 多個單位建筑組成,中軸線上分布著三道門、四重牌坊、五座重檐殿樓,六個層次院落相套。琉璃蓋頂,雕梁畫棟。紋飾以各種龍紋、民間傳說、典故和吉祥圖案為主,形象生動,栩栩如生。整個建筑布局有致,輪廓鮮明,結構嚴整,壯觀肅穆。 2001 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三原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 2425 件(組),其中一級文物 10 件,二級文物 108 件,三級文物 329 件,一般和未定級文物 1972 件,以岳飛書諸葛亮前后出師表、宋、金、元時期的耀州窯系青瓷、黑慈、于右任書法作品、明清字畫和唐李壽墓、臧懷亮墓出土文物等為世稱頌。基本陳列有“唐帶出土文物展”、“于右任書法展”、“十殿閻君廟藏畫展”、“歷代雕刻藝術展”。“唐代出土文物展”陳列展出李壽墓和臧懷亮墓出土的唐代文物近百件,主要有各類陶俑、墓志等。“于右任書法展”主要展出 30 余件于右任早年書法珍品,最為突出的是于右任書南宋陸游“初冬雜題”詩巨幅草書中堂,內容為“莫嫌風雨作新寒,一樹青楓已半丹。身在范寬圖畫里,小樓西角剩憑欄。”筆力雄厚,結構嚴謹,章法合理。“十殿閻君藏畫展”共展出 21 幅明、清民間畫工根據道教所傳繪畫的十殿閻君,俗稱廟畫,屬宗教繪畫類,畫史通稱為道釋畫。廟藏畫陳列,旨在向觀眾和神秘文化探討者提供鑒賞和研究明、清社會、宗教活動級民間繪畫史料。
編輯:秦人
|